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任何一件艺术品中的形象都是在人作为主体的透视下进行的,它渗透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价值。在精神情感的左右下,艺术家的视觉选择也在发生变化,在自然中寻找符合自身情感和精神价值需要的对应形式及语言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内在审美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映射到艺术家的视觉选择方式及画面的表现形式,因此,艺术史上的视觉形式各种转化更替,也体现了各自时期审美发展的必然。艺术视觉选择影响客观物象到艺术形象的转化,是艺术创作中极需探讨的一件事。下面,我想通过对艺术史中的几个时期典型艺术形象的解析来论述这个问题。
在中世纪的宗教狂热中,人们的心灵被禁锢在自己的"心狱"里,他们看不到黑暗,而被一种皈依上帝的献身精神所鼓舞。烈焰飞腾、万劫不复的地狱描写,光明天国与极乐世界的宗教观念,是启发画家创造的源泉和力量。许多画家是带着这种思想信念来对待绘画,当然也就不注重对自然物象的真实的摹写,而是注重倾听画面和心灵的呼唤,用线、形、色来构筑自然之外的另外一个天地,表达着艺术家的宗教精神。从画面本身的组织关系和形象的表达,我们可以品味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这也是当时艺术家对自然物象的转化方式和框架。我们可以说这种宗教的氛围造成了艺术家心里的"心狱",也正是这种"心狱"限制着一种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但随着后一阶段人文主义的到来,一种激情在发展。
文艺复兴的绘画以科学精神为指导,用可把握的光影和形体构成的形象诱使我们去捕捉那些在自然中可视而又捉摸不定的东西,即在客观物象找出现实中人性的一部分因素,画家从客观物象转译的那些看起来明确无误的形象--也许我们会立刻认出它们属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一部分--使我们产生一种可靠的观感,更多的人性主题与客观物象的表面相伴而随,内容与形式的转化变为一种母题。
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体现了理性的造型特征,画面那迷人而永恒的圣母般的圣洁微笑,虽带有中世纪的那种宗教色彩,但达·芬奇对人体结构的精确描绘,加上光的理想表现和空间的处理,又使画面具有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温和与善良的形象。
集各家之长于一身的大师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壁画,体现出精确解剖和真实的形体结构,人体的度与量的理性安排,使其形象形成紧凑有力的连贯性。作品还极大强化线、形的造型力量和内在的张力,充分体现了伟岸的躯体和悲剧性的英雄精神,如《大卫》、《夜》等作品。米开朗基罗这些形象不仅对物象有真实的仿真,而且其中还隐含着对真实的"不似",形象的形体经过艺术家理性的加工,去冗繁而成大度,通过艺术的语言把自然人像转化为人的理想形象,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理性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形象转化中自觉运用了科学与理性的同时,一些哲人又努力地去寻找转化创造背后的"数理关系"--一种相对独立于具体物象的法则或理性观念,使之成为转化中的法则和欣赏中的审美规范。如"形体比例",还有他们所推崇的"黄金分割律"等等。这些从自然物象中提取出来的数理比例关系,被画家运用到对物象的转化中,使当时写实的形体里及画面的构图中,总是理智地把特定的形式特征融进去,以一种科学的理性支配着形象线、形、色的规整、严谨和冷静。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分析,我们可以这么说,画家要想取得理想形象,就必须使物象及其关系进行主观的、有目的的归纳、添削、更改。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实物象及其依存关系,使之转化为符合艺术家精神情感的一种理想形象的格式。于是,理性介入绘画,使绘画在一定程度上疏远、背离了现实物象,这种理性的"数理关系"对绘画的转化形式的规范,曾长期作为西方绘画中一种主要的转化模式,影响是深远的。
19世纪印象派兴盛时期是西方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时期,工业化生产从潜意识影响并改变了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信念。为适应和表现新生活的感受,他们隐藏着一颗不安的心灵,他们的眼睛在紧张地寻找着某种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东西,中世纪的幽灵己经消退了,启蒙的憧憬和人道的激情被工业文明这个庞然大物撞得粉碎,新的疑问在产生,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也在产生。
印象派的先驱者马奈,他的不朽之作《奥林匹亚》,从内容到形式,都抨击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它没有提香的《维纳斯》的和平安逸之感。画面引起了当时人们的不安,因为人们习惯于欣赏躺在床上的典雅的女神形象,而对描绘少女裸体形态的作品不能容忍。虽然普通少女裸体与女神的裸体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可人们则坚持了这个分界线。马奈的作品主题和宗旨恰恰是对这一虚伪的分界线进行揭露。他画中人物形象生活在现实生活的阳光下。物象色彩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关系。强调纯客观的描写,使题材降低到服从于绘画色调的地位,使画面具有生活气息的真实感,打破了写生和创作的界限。
印象派中的色彩大师莫奈,更是光的追随和崇拜者。世界上的
一切景物,在莫奈的眼睛里,都被译释为光的幻象,一座教堂,一个草垛或一个莲花池都无关紧要,因为他看到的是物象的形和色---受到颤动的光和大气以及距离所造成的视觉幻象。他的作品《教堂》和《干草堆》,暗部的蓝紫色与亮部的黄色,科学地作了恰如其分的对比,并能和谐地表达出来。我们可以肯定,它包含着莫奈的主观认识判断的成分。不然,教堂和干草堆是不会象莫奈所描绘的那样。
科学光学原理的进一步发现,使印象派画家对自然的关注更加强烈了,他们用眼睛对自然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按照光学的原理,分析和重新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使物象脱离了原本的意义,而变成了光和色的交织,使色与形二者同时发挥作用,共同创造意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画家在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下,对客观物象到艺术形象之间的转化的理解,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价值。中世纪是以他们狂热的宗教思想为转化的指示灯。文艺复兴的转化是围绕着人文主义,以理性的可把握的光影、比例、形体来进行的。而印象派对物象到形象的转化,则是以光学原理的发现为支点的,从而使绘画的内容到形式尽量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念的。这一变化过程就是从有限"心狱"到无限的自由的升华过程,也是艺术史的一个重要发展过程。今天,重新审视艺术史中这个过程产生的前因后果,有助于我们不断更新观念,继续寻找精神自由与自然表现之间的和谐。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以及架上绘画的走向把握将有积极的意义。
上一篇: 论色调1(论色调在影视制作中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