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 (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 、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 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 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名族特有 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名族意识和审美 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 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 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 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 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 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 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 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 宴乐、射札、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活的仪礼活动。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上的《水陆攻战纹鉴》为 代表。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这些画幅中,有水陆交战、坚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节。还有描绘水战、陆战的阵势中,表现了冲锋击杀攻 坚的细节。士兵有的执剑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动。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国画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 19世 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 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 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 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 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 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 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 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 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 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 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 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 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 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20世纪中国 画的创新与继承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 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部分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在世纪初形成了学习 西方绘画,兴办美术学校的热潮。“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针对明清时期文人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画家与古代画家作品的 比较中,可以部分了解这种变革的特点。
【起因】 封建社会后期,旧文人画家沉浸于对古人笔墨意趣的模仿,日益脱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因袭守旧的局面限制了画家对时代生活和个人感情的表现。与 徐悲鸿同为20世纪新美术变革开拓者的林风眠,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大力提倡到自然中写生,主张减弱“写”的用笔方法,突出“画”的自由表达特性,力图在中西绘画 之间学一种新的创作道路。被推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
【改革】 20世纪力求变革的中国美术家,更加关注对描绘对形象具体形象特点的深度刻画,更加突出对自然景物表现的个人感受。这些创 新探索,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所提倡的“白话文”,“自由体诗”一样破旧立新,开辟了与五四新文化精神相呼应的中国新美术变革的道路。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 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 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 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 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新时代】 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经过 20世纪的变革历程。在“中西融合”与“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推动下,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代世界美术艺术之林。
国画的流派
黄派 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 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黄筌才高技巧,善于取熔前人轻 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时西蜀和中原的画风, 成为院体花鸟画的典型风格。
徐派 又称“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 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至徐 熙之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陈道复、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发展,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从而与黄筌的花鸟画派,两者互相竞争 ,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北方山水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又说 :“夫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实为北方山 水画派之宗师。
南方山水画派 南方山水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中国画 流派之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画史》也说 :“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 ”此派以董源和巨然为一代宗师,世称 :“董巨”。惠崇和赵令穰的小景,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云山”,画京口一带景色,显出此派新貌 。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 芬(玉涧)等,属南画体系,至元代而大盛。
湖州竹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此 派以竹为表现对象,以宋文同、苏试为代表,尤以文同画竹最著称。明莲儒曾作《湖州竹派》,述自北宋至明代画家共有25人之多。因文同曾于湖州(今浙江吴兴)任太守,故称 。元代张退之认为墨竹始于唐玄宗李隆基,吴道子、王维、李昂、萧悦等也善画竹。白居易曾作《画竹歇》赞萧。而至文同竹艺大进,文氏毕生画竹。
米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指宋代米芾、 米友仁父子所绘之画。画史上称“大米、“小米”,或名“二米”。米芾画山水从董源变来,突破勾廓加皴的传统技法,多用水墨点染,不求工细,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 映树石,意似便已。”其子米友仁(1074~1153),字元晖,晚年号懒拙老人,画院学士,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用水墨横点写烟峦云树,崇尚平淡天真,运笔了草,自称“墨戏 。“二米”均居襄阳和镇江,对萧、湘二水及金、焦二山自然景色特别陶醉。故‘二米’山水画多以云山、雨霁、烟雾为题材,纯以水墨烘托,用卧笔横点成块面的“落茄法”表 现烟雨云雾、迷茫奇幻的妙趣,世称“米点山水”、“米氏云山”,属水墨大写意。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从义等皆师之,对后世影响甚大。又说为此派米芾所创,由他的儿 子米友仁继承发展。
松江派 亦称“松江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晚明松江府治(今属上海市) 下三个山水画派的总称。一是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画派”;二是以沈士充为首的,称“云间画派”;三是顾正谊及其子侄辈代表,称“华亭画派”。其中“苏松派”和“云间 派”都导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士充师宋懋晋,兼师赵左。这些画家除宋旭外,都是松江府人。风格互相影响,故称“松江派”。此派虽活动地区都在松江,但实 际上是吴派的延续,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高峰。其实际首领为董其昌。由于受到山水画分宗说的影响,此派极为突现其南宋风貌,以温润、娴雅、含蓄、重视笔墨情趣享誉画坛。 明唐志契云:“苏州画论理、松江画论笔。”(《绘事微言》)松江派发展高峰之际取代了吴门派,在明末清初的画坛被视为正宗。
浙派 亦称“浙江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前期主要画家戴进开创。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 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作画受李唐、马远影响很大,取法南宋画院体格。擅山水、人物、花果、翎毛,画艺很高,风行一时,从学者甚多,逐渐形成“浙派”。后江夏( 今湖北武昌)人吴伟(1459~1508),学戴进而更为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踪他的画风,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画家有张路、蒋三松、谢树臣、 蓝瑛等。明代中叶后,吴派兴起,主宰画坛。至明末“浙派”不再出现于画坛。
黄山派 亦称“黄山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 今属安徽)梅氏一家为嫡系。他们是梅清、梅羽中、梅庚、梅府等,及流寓宣城的石涛。石涛法名原济,早年喜山水,屡登庐山、黄山诸名胜,在宣城十载,与梅氏、戴本孝等交 往。这些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的画家,相互影响,以画黄山而著名,故称作“黄山派”。新安画派主要亦师黄山,故有人主张归入黄山画派,但风格与“黄山派”不同,正如浙江与 程邃各有特色,故有人将其归入“黄山画派”,实误。
虞山派 亦称“虞山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清 代山水画家王翚,先后师王鉴、王时敏,悉心临摹历代名作,并取法宋元诸名家,平素与知友恽寿平切磋画艺。圣祖玄烨(康熙皇帝)曾命他主持绘制《南巡图》巨构,并赐书《 山水清晖)四字,声誉益著,故画名盛于康熙间。他的主要学生有杨晋、顾昉、金学坚等。王翚为江苏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画派”之称。其崇古风尚,对清代山水画 影响颇大。
岭南派 亦称“岭南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广东地处五岭之南。明清以来,此地画 家不下千人。开创岭南一带画风的是明代著名画家林良。他擅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常以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之态,清淡有致。其水墨禽鸟、树石笔法放 纵简括,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并继承了南宋院体画派,遂另开写意之一派,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也是近代岭南画派的先驱者。宗其法者有高俨、陈瑞,继起者 有黎简、李魁等。清乾隆年间有苏六朋、苏长春善人物,清末有居巢、居廉兄弟,学恽寿平,善花鸟虫鱼。现代的番禹人高剑父、高奇峰及陈树人早年均师从居廉。高氏兄弟及陈 氏三人后曾留学日本,进修画艺,引进西洋画技法,作品题材多写中国南方风物。在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南画和西洋画法,注重写生,创造了色彩鲜艳明亮、 水份淋漓饱满、晕染柔和匀净的画风。尤其是富有地方色彩的新中国南岭画派,因其取中西绘画之长,熔文人画和工匠画于一体,故又称“折衷派”、“新国画派”。其高氏兄弟 及陈树人被称为“岭南之杰”,对广州地区的绘画影响很大。
江西派 亦称江西 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的画派。罗牧江西宁都人,寄居江西南昌。善画山水,笔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传授,林壑森秀,墨气凉然, 颇具韵味,时称妙品。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秦祖永评其画云:“稳当有余而灵秀不足”。作品有《墨笔山水图》、《林壑萧疏图》轴等。
海上画派 简称“海派”。中国传统画流派之一。形成于近代,即清末上海辟为商埠以后,一些文人墨客从各地流寓于 上海,以卖画为生,日久,遂成绘画活动中心。人数达百余人,主要以赵之谦、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等为代表,有“海派”之称。这一画派的特点十分明显,即在继承传 统绘画技法与风格的基础上,破格创新,既融合民族艺术之精华,又善于借鉴吸收外来的艺术,尽可能达到雅俗共赏。即重品学修养,又讲个性鲜明,形成不拘一格的新型画风, 时人称之“海上画派”。
国画的形式 中国字 画的形式多姿多彩,有横、直、方、圆和扁形,也有大小长短等分别,除壁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中堂 中国旧 式房屋,天花板高大,所以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条幅 成一长条形的字画成 为条幅,对联亦由两张条幅配成。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 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至于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成,亦可分裱为条幅,颇为美观。
小品 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的优点。至于不反光 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卷轴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 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 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册页 将字画装 订成册,称为册页。近代有文具店特别将装裱册页成本,以供人即席挥毫。册页可以折叠画面各成方形,而与下列长卷有不同之处。
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屏风 单一幅可摆与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至于屏风,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坐立地屏风之用。
上一篇: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区别 (丰子恺)
下一篇: 中国山水画之“气” (作者:叶建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