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写意画艺术,世人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且误解之人还不在少数,认为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画家们总是一时兴之所至,随意生发,“逸笔草草”,一挥而就,较之于工整细致且往往鲜艳清丽的工笔画而言,无疑要“轻松愉快”得多,随心所欲得多,因此也容易得多。尤其不知缘于何时,以写意画家为主体的笔会之风愈刮愈烈,画家们为一时之兴或一时之利而不够负责任的现场表演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的“次等品”,使人们的误解更为加深。其实,要画好写意画,实不轻松,谈何容易?否则何来“废纸三千”之说?本人研习写意画近30年,虽无所成,但深知个中艰辛,殊为不易!深感画工笔画固然一笔一勾一填一染耗时费力十分不易,然写意画之难,实不在于工笔之下!兹举四难,以为佐证。
其难之一:写意画要入门,画者先要对表现物象反复观察,悉心揣摩并且通过大量的临摹,不断的写生、创作,才有可能初出“成品”,历来“重神似而轻形似”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之类的理论,往往被人误解为“粗枝大叶”甚至“粗制滥造”、草率而成。其实,一个写意画家为人物,为禽鸟或为山川花木造型“写意”,往往是在长期大量观察(包括写生)表现对象的基础上,达到对物象耳熟能详、心领神会的境地,并经中国笔墨的“千锤百炼”,才能“融会贯通”,使被表现的物象形神兼备,感染人鼓舞人。像齐白石、李苦禅、黄胄等写意画大师,哪一个不是对表现对象观察入微,写生无数,才达到出神入化,以神似而“统领”形似的?此何其难也!
其难之二:由入门而渐进。写意画要达到较高境界,历来崇尚“书法用笔”、“以书入画”;“逸笔”而能“草草”成画,草草成画而又能呈现“逸韵”、“逸气”,首先又须得益于书法功底或曰书法基础。书法底子不深,基础不厚,用笔不到位,不能笔随心走,意到笔到,画中的线条、墨点等构成元素必然呆滞板涩,难与“逸”字相联。历来有成就的写意画家,书法首先都是了得或十分了得,像吴昌硕,首先是书法大师,而后才成为国画大师;又再如齐白石、李苦禅,哪一个不是把研习书法作为毕生的基础功课?再远些像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还要自创书体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去,才成正果。所以要画好写意画,先得成为书法家,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开始,此又何其难也!其难之三:写意画要达到更高境界,除了书法,还必须有诗文歌赋以及金石篆刻等其他各个方面的更为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或者说必须有更为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才有实现的可能。中国古典传承文化的博大精深,窃以为写意画是最能直接并最精致地展示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一个写意画家,只有当他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和积淀,用古典传承文化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养分”来滋养自身并注入其作品当中,这样的写意画作品才能达到“声色俱佳、神彩飞扬”的大佳境界,此更何其难也!
其难之四:写意画要达到至高境界,除了如前所述种种条件,画者还要成为至高或者说至为高尚之人,才有在艺术道路上通往“至高”的可能。当此时,笔者必须要胸怀祖国、胸怀民族;关爱社会、关爱万物;淡泊名利、胸襟开阔,不以一己之忧为忧,而以他人之乐为乐,情操高尚,人品上好,所谓“大道无痕,天人合一”,精深的艺术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彰显,精湛的绘画技艺与独具的艺术风格相融合,至此境界,所作之画,才能清纯绝世,至酣至美,尘俗不染。然要达此境界,又更何其之难哉!




上一篇中国画概论

下一篇国画的美感与欣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