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
艺术品鉴定评估难在哪 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研究部总监马学东透露,国外对于艺术品的融资贷款甚为谨慎,而且广为人知的成功案例并不算多。他认为,国内陆续开展的质押典当服务,更多的是迎合文化政策背景下的行为:“实际上时机并不成熟。”令马学东持质疑观点的原因是目前鉴定中国艺术品的方法并未建立起来:“不少机构都进行了尝试,但显然还未有科学的方案。”他笑称:“连画家自己也没有鉴定权,更何况是其他未获得资质认可的鉴定机构?” 此外,估价也是个大难题。马学东说:“尽管根据目前市场的情况可以大致推测艺术品的价格区间,但是谁能保证评估方与委托方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并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未有流通记录的艺术品也能定价。马学东提出,国外在艺术品估价中会根据公开市场的价格衡量,包括拍卖市场数据、艺术品经纪人和画廊价格多个标准作为参照,而中国目前的价格则更多只依赖拍卖市场的成交价。 以上种种因素令马学东对于金融机构开设艺术品典当和质押服务并不看好:“金融机构目前还不具备开设这些服务的条件——他们不懂艺术品,只能借助‘外力’,而‘外力’又不是那么高度专业化 。” 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理事长孔达达却表示,艺术品质押的鉴定评估是最难攻克的一关,但解决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方法论上:“很多人认为艺术品评估鉴定的难题在于没有权威专家,或者艺术品难有鉴定标准。事实上,看到一件艺术品,真正的专家心里对真假非常清楚,但是通常牵涉到利益问题,因此不愿意说出真相。” 专家观点 金融杠杆使用 不是市场成熟重要标志 有观点认为,目前艺术品市场处于金融杠杆使用不充分的阶段,诸如典当、质押等手段应该被市场所鼓励。那么金融杠杆的使用就是判断艺术品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准吗?马学东并不赞同该观点,他认为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可以推广,比如艺术品基金、信托产品基本已获得市场的认可,但文交所的萎靡已证明了艺术品“证券化”有发展的局限性:“艺术品市场有自己特殊的规律,不是金融产品。有关方面可以把艺术品打包进行融资,但运用金融杠杆把100亿元的艺术品‘拉升’到800亿元可不容易。” 马学东表示,国外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多年,金融系统极为发达,但也未见过这样的金融产品设计:“换句话说,即使‘证券化’可行,其对市场也不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力。”他认为,金融杠杆的使用并不是衡量艺术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
·上一篇文章:知名度决定艺术品价格 |
·下一篇文章:传统书画仍是市场主力 |
【相关内容】
佚名 |
张东华 |
佚名 |
马健 |
佚名 |
马健 |
佚名 |
佚名 |
徐翌晟 |
佚名 |